为建立完善的医疗废物集中收运处置体系,保障全县医疗废物安全无害化处置一直是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的重点目标与任务。经过县卫计局与卫生监督所上下的共同努力,目前子长县各医疗机构已初步形成相对规范的医疗废物收运处置体系,医疗废物管理工作逐渐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子长县共有医疗机构136个,其中二级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15个、疾控中心1个、个体诊所23个、民营医院3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计划生育服务门诊1个、村卫生室92 个。
在日常监督中,子长县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发现,医疗废物处置不规范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医疗废物暂存点设置不规范,防控措施不到位。部分乡镇医疗机构没有按要求设置医疗废物贮存设施,多数设置临时暂存点,已设置医疗废物贮存间的,未设置警示标志,无个人防护设备,与生活垃圾混放。二是基层医疗废物管理不严,处置方式不规范。未集中处置前,乡镇医疗机构一般焚烧或就地填埋医疗废物,存在医疗废物随意丢弃的风险。三是医疗废物处置过程管理混乱,机制不健全。乡镇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未分类收集,有的甚至随意堆放、乱放,与生活垃圾混放。内部管理混乱,未指定专人负责医疗废物处理的登记。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子长县卫生监督所多措并举全面加强医疗废物处置监管。一是综合评价,强化结果应用。通过集中培训,医疗机构自查、卫生监督所督查,从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综合管理、预防接种、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传染病疫情控制、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置七个方面,对全县20家医疗机构开展传染病分类监督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上报县卫计局,县卫计局依据督导结果,对评价结果为重点监督格次的12家乡镇卫生院分别在卫生院年度考核和乡镇卫生院院长绩效考核中扣除相应的分值。二是集中运转,加强医废监管。1、健全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集制度。各乡镇卫生院和城区个体诊所分别与延安盛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从5月2日起由该公司负责统一回收县人民医院暂存点收集的全部医疗废物,做到严格登记、分类存放、按时交接。2、在县人民医院设置了全县医疗废物集中回收暂存点,从2017年5月2日起配备2辆有明显医疗废物标识的专用车辆和5名工作人员。分东南和西北两个片区,按照制定的转运路线。每天将城区个体诊所、村卫生室、妇保所、疾控中心医疗垃圾集中运转至县医院暂存点;每2天将乡镇卫生院产生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到县人民医院暂存点,再集中运送到延安盛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公司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3、盛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公司每季度向我单位报告一次全县各医疗机构收集、运送、处置情况,进一步完善我县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自2017年5月起,共集中运转医疗垃圾31705公斤,平均每天产生医疗垃圾352公斤。三是强化监督,形成高压态势。医疗废物管理上,每年对各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运处置进行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了医疗废物的暂存、运输及处置,并对存在问题的医疗卫生机构及医疗废物运输单位进行严格查处2014至2017年,县卫生监督所共对未按照规定处理医疗废物的医疗机构立案17户次,行政警告17户次,处罚人民币7.8万元,并责令立即整改。通过加强日常管理及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力争实现全县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2017年加强同县环保部门联动,开展联合执法,加强各医疗机构医疗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转及处置的全过程监管,坚决防止因医疗废物导致的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四是注重培训,提升安全意识。不断加大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的宣传,重点加强对各乡镇卫生院、民营医院、个体诊所的负责人加强宣传教育,落实工作职责,明确院长和诊所法人是医疗废物处置第一责任人。此外,为强化医疗废物管理,县卫计局已将各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纳入年度责任目标考核。
目前,子长县医疗废弃物监管已进入良性运行,在全市成为亮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