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清洗消毒不严格、操作不规范,很容易引起疾病的传播和流行。近年来,市卫生监督所加大对各医院内镜室的卫生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单位从严查处,确保了广大市民群众放心就医。
内镜室是卫生监督部门在医院进行监督检查的重点科室。监督检查中,卫生监督执法人员一是对内镜室的布局是否合理:内镜室面积是否符合要求,诊疗区域和清洗消毒区域是否分室(区域)进行;通风换气是否畅通;清洗、消毒、保洁流程是否规范,是否可能引起交叉污染。二是对设施设备配置是否齐全:要有水处理设施,内镜五槽清洗设施,高压水枪、气枪,清洗用的毛刷、棉纱、管道刷;按照病人量配置内镜数量;酶洗液、消毒液、消毒剂浓度指示卡;保洁柜;清洗人员防护服、口罩、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医疗废物桶等。三是对制度建设、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内镜清洗消毒登记:按照《内镜消毒管理规范》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应急预案;查看消毒隔离知识培训记录,询问工作人员内镜清洗消毒流程、药物配置浓度、职业防护内容及注意事项;核查内镜检查日志和消毒记录时间和患者姓名是否一致。四是对现场检查、核查:现场让工作人员示范内镜清洗消毒保洁过程,查看流程是否规范、酶洗液、消毒液是否足量使用,内腔、孔道是否注入法消毒,清洗消毒时间是否充足,使用中的消毒液是否在有效浓度内(现场用指示卡测试消毒液浓度),消毒后是否用清水进行冲洗保洁,并现场检查内镜清洗是否彻底,外观有无污物附着。现场演示可以发现询问过程中不能发现的一些失误和违规行为。五是查看医院管理:查看感控办对内镜室检查记录,是否指出问题及整改情况;对内镜室消毒效果是否有采样检测记录;使用的消毒液及指示卡是否及时索证;为了印证工作人员所述的消毒液使用量及更换频率,我们必须在药械科查看内镜室半年以上时段消毒液领取数量。在有些医院检查时,内镜室工作人员很清楚消毒液一次的使用量和更换频率,但由于成本核算,她们实际使用数量远远低于应使用数量,但在现场检查又很难发现。所以在药械科查领取量,就可以发现隐蔽的问题。六是对医疗废物收集、转运:查看内镜室产生的医疗废物是否用专用医疗废物袋和医疗废物桶进行收集,并及时和医废收集转运人员进行交接(查看交接记录)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依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行政处罚。
通过监督检查,我市各医疗机构内镜室管理逐步规范,不仅提高了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监督检查的专业水平,也进一步确保了市民群众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