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新闻信息
  4. 市县动态
  5. 详情

【延安】聆听先进事迹报告 做新时代合格的卫监战士

时间: 2019-06-14 |来源:

6月11日下午两点,由西安交大一附院六名同志组成的《人民医生殷培璞先进事迹宣讲会》宣讲团,在新区延安市中医院学术报告厅进行,报告厅座无虚席,会场气氛庄严热烈,感人之处掌声雷动。全市卫生系统500余人聆听了此次报告,我所全体职工30多名卫监战士着正装聆听了报告。

报告共分三个篇章,第一篇章《他从大山中走来 又向大山中走去》。主要讲述了殷培璞教授的主要简介,及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地方病学委员会副主任,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地方病专题组副主任,全国医药院校统考命题委员会委员兼骨科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陕西分会地方病学会主任委员,陕西省委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成员,陕西省地方病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骨科学会副主任,西安市政协委员,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外科教研室副主任兼创伤矫形外科教研室主任,学校地方性骨病研究所主任等十八种职务,介绍了个人基本情况、生活的时代背景及个人学习成长的经历和获得的医学成就;以及深入陕西大骨节病重灾区的麟游、永寿等山区翻山越岭,走庄串户送医送药建立大骨节病防治基地与群众共甘苦,亲自参加大骨节病防治研究实践。殷教授几十年如一日,总是牺牲寒暑假和节假日休息时间忘我工作,仅做晚期大骨节病患者手术就300多例,挽救了许多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等等情况,感人至深,掌声雷动。

第二篇章《用生命帮病人拔掉穷根》。殷教授不仅想尽千方百计帮病人治疗大骨节疾病,他还利用当地自然条件,改善土壤环境,减少病区人民粮食中含硒少的作物,增加含硒多的农作物,改善水质,切断致病因子。他自己花钱买设备供防治基地使用,自己学习果树培植技术、到处奔走寻找农作物良种,给农民买化肥、购种、亲自参与耕种,吃住和农民在一起,受苦受累毫无怨言。麟游县21位患者曾集体给《健康报》写信说:“殷教授比我的父母还亲!”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他和同事、学生们的辛勤工作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现在大骨节病在永寿、麟游这些重灾区已经得到最有效的遏制。为了纪念这位无私奉献、德高望重的老专家,当地群众立碑撰文永远铭记这位“送瘟神”的老人,县政府把他的功绩载入《麟游县志》。

第三篇章《缅怀是为了更好的传承》。报告团回顾了殷教授在科室工作中,医术高超,善于创新,医德高尚,深受病人的爱戴,在上世纪50年代就对脊柱结核手术进行了改进等的光辉业绩。他担任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主任,首先在西北地区应用人工关节,60年代创用“手指触诊复位股骨颈骨折并固定“,这一方法解决了基层医院没有X线机时治疗股骨颈骨折的问题;70年代他在救治唐山大地震伤员中,创用了”盆箍及高低杖治骨盆骨折“,为抗震救灾工作立了功;在西北率先开展颈椎病手术,独创大骨节病关节功能重建与修复、小儿麻痹后遗症等治疗。他经常给来找他看病的患者捐济衣、物、钱、粮,只要他在门诊或者病房,患者络绎不绝,他一丝不苟、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患者,每次出差回来,不管多累,放下行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病房,在他的眼里没有休息日,星期天和平时一样忙。

报告团一行六人从不同的角度,仔细回顾了殷教授从医50年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在医学教育方面颇有声望。他治学严谨,几十年如一日亲自给医学生授课,讲课形象生动,深受学生欢迎,共培养学校及在职医师万余人,对研究生教育更是呕心沥血,可谓桃李满天下,退休后仍坚持上讲台,他还经常用英语为留学生英语授课,亲自撰写“骨科学”英文讲稿,受到了留学生们的热烈欢迎。他多次应邀到省内外讲学,并经常深入基层医院举办骨科、战伤、大骨节病学习班,制作了各种教学录像、幻灯片,无偿的供给各基层医院培养人才使用。退休以后,年事已高的殷教授仍坚持医院的病房、门诊、教学工作,和学校地方骨病研究所的同事们多次下到当年长期驻扎的永寿、麟游等地深入指导研究大骨节病的防治工作。在他离世的前几天,仍在骨科门诊上班,直到接待完最后一个患者离开,他才回家,这一天是2004年9月11日,这位81岁高龄的老人在自己的事业里奉献了最后一丝心血。来自西安交通大学一附院六名报告宣讲团成员表示,要以殷培璞教授为榜样,努力学习,做合格的白衣战士,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奉献自己的一生。

心血铸辉煌,铁肩担道义。殷培璞教授的一生情系最基层的人民百姓,把自己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大骨节病,奉献给了三秦苍生。通过聆听此次报告,作为圣地卫监战士,我们深深的感到,自己肩膀上责任无比重大。大家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各项法律法规,辛勤工作,为圣地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