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医疗卫生资源和服务量迅速增长,医疗卫生领域“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医疗卫生行业监管面临许多新挑战,对卫生健康监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大队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由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各中队、各办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团队,下发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搜集整理编印了试点项目《法规政策汇编》,举办了2次县直医疗机构分管领导、各镇办卫生院负责人、卫生监督协管员参加的项目试点研讨交流会、业务培训会,广泛开展学法规、学政策、学要求,从医疗机构思想认识上和配合项目试点推进上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开展试点调研。镇安县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328个,医院4个,妇幼保健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个,乡镇卫生院25个,门诊部3个,诊所类72个,村卫生室229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个。从2022年12月起,抽调了懂医疗专业的卫生监督员,对全县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了试点前期调研,在充分调研、广纳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项目目标、试点路径、重点突出、精准分类。第一类为县直医疗机构、民营医院类;第二类为镇办卫生院类;第三类为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类。由于没有可借鉴的试点经验,加之县级卫生监督人员少,监督检查全面覆盖到位很难短时间到位,为此选择了以第二类25个镇办卫生院为项目试点单位,先行试点、逐步完善、探索经验、全面铺开。
三是丰富项目内涵。省卫健监督中心、市卫健执法支队安排专家,先后2次对项目试点开展了中期评估和调研指导,根据指导意见和建议,扎实开展了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对医疗机构应遵守的刚性指标、柔性指标进行了梳理,统一印制了“两明白卡”(医疗机构违法违规明白卡,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明白卡),“一承诺书”(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承诺书)在醒目位置悬挂,以“告诫”形式让医疗机构明白知晓各类法律、法规、制度的规定内容和处罚标准、处罚依据,用“无声”的监督时刻提醒各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接受社会监督、自我监管和自我约束。
四是依法开展自查。结合依法执业自查工作的全面开展,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整合日常监督检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抽检、定点监测、投诉举报等相关信息,加强风险评估和分析,做到监督与服务并重,普法与督导并行。一是落实医疗机构依法执业主体责任,健全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组织体系。医疗机构配备专(兼)职依法执业管理人员,负责本机构依法执业日常管理与自查工作。二是开展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承诺。实施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公开承诺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本机构醒目位置公示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承诺书》,医疗机构与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签订依法执业承诺书,层层压实责任,接受社会监督。三是落实依法执业培训。医疗机构把依法执业培训作为提升本单位依法执业意识的重要抓手,采用集中授课、线上培训等方式对医务人员开展全覆盖培训,每人每年度培训不少于4课时。四是开展了依法执业自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全面的依法执业自查,每季度组织院内科室开展一次日常自查,并适时组织开展专项自查,做到即查即改,以查促改,以督促改,减少“存量”,遏制“增量”,避免违法违规行为严重化、扩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