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帮扶工作有感

时间: 2020-08-17 |来源:

    脱贫攻坚驻村帮扶是党中央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的重要政策制度安排,是密切我们党和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城乡一体发展落实精准帮扶的重要措施,是锤炼干部队伍提升服务意识的有效举措。能够亲身经历并深度参与到脱贫攻坚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之中,我倍感荣幸。经过最近一段时间的驻村帮扶工作,自身思想上也有些许感悟。

    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意义重大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如期确保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这是我们党向全国和全世界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我们党执政为民宗旨的时代要求,是当前的“第一民生工程”。容不得丝毫折扣。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贫困群众能不能如期脱贫。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脱贫攻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精神风貌得到了极大提振,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民族团结。而打赢脱贫攻坚战,让所有的贫困人口跟上全面小康的步伐,使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再上另一个新台阶,使全体国民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让全体全国人民都安居乐业,生活殷实,国家必将走向长治久安,也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二、脱贫帮扶必须牢牢把握政策路径

    首先扶贫要先扶志。地方贫困,人的观念不能贫困,不能“安贫乐道”,而要有“先飞”意识。贫困的发生,除了因病、因残、自然条件限制等客观外因以外,主观内因上,穷不思变,没有改变自己处于贫困状态的内在动力,尤其是有一些身体健康,但就是不愿意通过辛勤劳动改变自己贫困面貌,反而争当贫困户、坐在家里等靠要的想法的少部分群众,光靠外部帮扶是无法彻底解决其贫困问题的。毛主席说过,外因要靠内因发挥作用,只有让这部分贫困群众认识到幸福美好的生活不会从天而降,脱贫致富终归是要靠自己来创造,坚持扶贫先扶智,不断激发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斗志和决心,才能真正帮助这部分群众脱贫奔小康。

    二是要切实把握基本要求。“两不愁三保障”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底线基本要求,是脱贫帮扶工作首要目标。我们所有的帮扶工作都要在巩固“两不愁三保障”的前提下进行提升谋划,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时刻关注贫困户生活状态变化,在吃、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方面投入更多精力,给与更多关注,只有让所有贫困户达到“两不愁三保障”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才能为脱贫攻坚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三是要促进贫困户增收。如果说“两不愁三保障”解决了贫困户基本的生存问题,那么发展产业提高收入则是解决贫困群众的发展问题。通过国家政策和财政资金投入,贫困户解决贫困户吃、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这些基本问题,如果没有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脱贫工作成效必然不能持久,还可能出现脱贫户返贫现象,所以,我们的帮扶工作不单要解决贫困户支出的节流问题,还要解决收入的开源问题。结合帮扶驻地实际,我们按照贫困户需求,先后开展了养殖技术培训、务工联系、羊羔种鸡发放、中草药种植等诸多帮扶项目,在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帮助群众致富奔小康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这些好的经验做法值得在今后工作中继续拓展、深入。

    三、驻村帮扶干部的一点工作方法与要求

    一是必须密切联系群众。与原来在上级机关工作不同,驻村帮扶工作直接面对群众,要想开展好工作,必须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要站在帮扶对象、驻地群众角度思考问题,制定措施,要让群众把帮扶干部当成自己人,只有这样,才能倾听到群众真实想法,各项工作才更能得到群众的理解配合支持而顺利开展。

    二是必须吃透政策。国家和省市的各项帮扶政策已经设计的很成熟,也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基本遵循。在与群众打成一片,熟悉各家各户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帮扶干部必须要将这些政策烂熟于心,掌握好、运用好各项政策,对于需要帮扶的群众,按照政策要求进行精准识别,按照设计路径进行精准帮扶,让好政策落地,真正让群众受益。

    三是要做好沟通联系。帮扶干部是所在单位和驻地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协助镇村做好脱贫攻坚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必须要发挥好信息通路作用。要注意收集驻地群众相关帮扶需求和困难,及时向所在单位反馈,保证帮扶政策资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能够亲身参与这一伟大历史进程我倍感荣幸,在今后的驻村帮扶工作中,我必将全精力投入、全身心付出,用实际行动恪守为民初心,勇担时代使命,兑现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省卫生健康监督中心扶贫干部 常新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