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放射检查防护的那些事儿(一)

时间: 2019-07-08 |来源:

    相信我们每一个人几乎都有去做检查诊疗的经历。在诊疗的同时你是否也在担心这些会不会产生辐射?会不会伤害身体?放射诊疗室外又是否安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放射检查防护的那些事。

    电离辐射自宇宙诞生起就一直存在,但直到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在实验室发现了X射线之后,人类才对这种有穿透能力的射线及电离辐射有了认识,并逐步将其应用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之中。放射诊疗是电离辐射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核医学、X射线诊断、放射治疗和介入放射学四部分。 

01核医学

    核医学是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它集合了核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技术,是放射诊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医学诊疗方法不仅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能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也是重要的医学研究手段。通常新药在试用于临床之前,都要用放射性同位素加以标记,以研究药物代谢的规律。

02X射线

X射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在伦琴发现X射线后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内就被用于医学成像检查。X射线诊断是重要的诊断方法,我们经常听说过的胸透、拍胸片、CT检查等都属于X射线诊断的范畴。由于X射线对不同密度物质的穿透性有差异,我们通过X射线诊断能够发现身体内部的疾患。

03 放射治疗

    电离辐射还对生物细胞有杀伤作用,人们利用这一特性来治疗疾病,这就是放射治疗的基本原理。虽然电离辐射对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都有损伤,但是肿瘤细胞因其修复机制残缺,损伤程度较正常组织更严重,因此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世界卫生组织于1998年报告,目前大约有45%的恶性肿瘤可以治愈,其中贡献构成为手术22%,放疗18%,化疗5%。自2000年以来,随着电子学、计算机技术、工程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放疗也有了显著的进步,三维适形放疗、适形调强放疗等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进一步提高疗效的同时,减轻了副作用。

04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利用导管、导丝等器材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人体有很多固有的管道,如大血管、食管或气管-支气管等,如果这些管道或其临近的组织器官出了问题,按照传统的方法,我们需要求助于外科来开刀治疗,这样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很大。而介入治疗则是充分利用了人体的固有管道来进行治疗,简单地说就是利用专门的器械通过人体固有的管道,在人体内部进行操作,不用开刀,创伤小,恢复快。 

    在放射诊疗科室附近驻留时安全么?
   
答案是:安全。

    因为放射诊疗室并非普通的房间,这些房间都是根据其用途而特别设计建造的。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不同放射诊疗室都有相应的防护标准,例如辐射防护要求最高的高能X射线放射治疗室,其房间墙壁的混凝土厚度要达到2~3米。放射诊疗室建造完毕后要经过环保部门的现场测量和安全审核,审核过程十分严格,要求放射诊疗设备满负荷工作时,室外实测剂量率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
        

放射治疗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11.jpg

    一般来讲,在放疗过程中出现放射反应是允许的,也常常是不可避免的。放射反应对患者的机能影响不大,也不危及患者生命。但如果放疗技术选择不当或工作疏忽等原因,可能会对患者造成放射损伤。严重的放射损伤是不允许发生的,如放射性脊髓炎所致的截瘫,脑、肺、骨、肠等的坏死等。这些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放疗并发症从时间上可分为早期并发症和晚期并发症。在放疗期间或放疗结束后3个月内出现的并发症应为早期并发症,属于急性反应,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被机体所修复,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减轻或消失。而3个月之后甚至1-2年之后出现的并发症为晚期并发症,这类并发症很难被机体修复,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

 

(来源:陕西省核学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