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放射检查防护,每项检查都有自己的“身份”及特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神秘的“放射检查防护们”。
CT即X-ray computerized tomography的简写,中文全称为医用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X射线对身体进行扫描,穿透身体的射线由探测器接收,根据人体各部分对射线吸收的不同,通过计算机按照一定的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并拟合成断面图象。
另外,还可以通过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帮助诊断体内细小的病变。CT检查多为局部检查,也有全身检查。CT由X射线扫描系统、计算机系统、图像显示和存储系统等组成。
CT检查对全身各部位的疾病都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自1972年第一台CT诞生至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最适于CT检查的是脑部疾病,其中对肿瘤、出血及梗塞等病检查效果最好,对头颈部疾病、胸部疾病、腹盆腔实质脏器病变、骨关节疾病也能有较好的诊断效果。CT机属于放射性检查设备,对受检者会有一定的辐射照射。
MRI即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它是利用原子核自旋运动的特点,经外加磁场内的射频脉冲激发后产生信号,用体外的探测器检测,并经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拟合图像,可用于全身各系统的成像诊断。
MRI由于具有多于CT数倍的成像像素和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使其对软组织检查的对比度明显高于CT。MRI检查无创、不含电离辐射照射,避免了对人体的损害。
通常,MRI检查持续时间长,一般头部扫描需30分钟,心脏扫描需1小时。MRI检查的费用较高,难以广泛开展。
超声检查是先从体表向人体内部发射超声波,当超声波打到组织器官表面时会将声波反弹回去,通过接收反弹回来的声波信号显示人体组织器官图像,它的特点是能够实时动态地观察人体内部情况。
超声检查和MRI一样不含电离辐射,但是图像的分辨率比较低,能够观察的范围也有限。超声在诊断新生儿、婴幼儿疾病、产科、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有较多的优势。
对于甲状腺、乳腺、眼部、睾丸、阴囊、浅表淋巴结等浅表疾病的诊断方面也能体现出其便捷经济的特点,是肝胆胰脾、泌尿系、妇科的常规检查。
SPECT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的缩写,中文全称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是将短半衰期的放射性药物经口服或注射引入人体,经代谢后在脏器内外或病变部位和正常组织之间形成放射性浓度差异,由探测器探测到这些在人体组织之间的差异,通过计算机处理再形成图像。
SPECT除能显示结构外,着重提供脏器与病变组织的功能信息,为肿瘤的诊治提供多方位信息。
PET是把放射性核素当做标记物,标记在一些基本物质上,如葡萄糖、水、氨基酸。
因此,每一项PET显像的结果实质上是反映了某种特定的代谢物(或药物)在人体内的动态变化,是在分子水平上反映人体是否存在生理或病理变化。
无论SPECT还是PET,都是临床核医学中常见的成像诊断设备,且都是通过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发射的γ射线来成像的,故又统称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术。
另外,SPECT或PET还可以在器官移植、妇科病、血液病等方面被广泛应用于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
文字来源:《公众核科学技术知识问答丛书》
图片来源:《公众核科学技术知识问答丛书》
来源:陕西省核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