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4类药喜欢与冰箱“交朋友”

时间: 2019-09-11 |来源:

这4类药喜欢与冰箱“交朋友”


入伏以来,北方开启“铁板烧模式”,南方则进入了高温、高湿、高热的“三高模式”,虽然这几天下起淅沥沥的小雨,但气温仍依旧


55.png


其实,有些药比你还怕“热”,夏天最适合它们的场所就是冰箱。


四类药最好“藏”进冰箱


研究表明,高气温、大湿度、强光线,会让药品发生微妙变化。气温每升高10℃,药品化学反应速度就增加2~4倍,药品的失效速度增加1倍,药品有效期也相应缩短。

以下4类药在气温高时,最好“挪进”冰箱,但注意不是冷冻,也不要靠近冰格


1某些外用药

滴眼液、滴鼻液、洗剂等外用药品,最好放置冰箱中冷藏。

一些滴眼液本身需要在凉暗处保存,夏季温度较高,很容易影响药品质量,已经开封的药品,高温容易促进细菌生长。一些含挥发性物质的外用制剂如碘酒等,注意拧紧后放入冰箱冷藏,以减少有效成分挥发。


 66.png

2部分针剂



未开封的胰岛素,通常需要在冰箱冷藏室保存;正在使用的胰岛素应尽量放于阴凉处,避免光照和受热,保存期不超过一个月。


 77.png

3代煎药


代煎药保存温度控制在4~10℃,时间不能超过一个月。如果没有冰箱,可将袋装药放在冷水中置于阴凉处,必要时需在水中加冰,一般可以保存5天左右。如果袋装药胀袋或药液变味、有气泡时,说明已经变质,切勿服用。

4贵重中药

冬虫夏草等细料药多是外皮干硬、果肉柔软,加工炮制后会有虫卵残留在药材内,容易生虫、潮解粘连,进而腐烂。

放冰箱冷藏保存的方法是:将药品放在纸袋里封口,定期更换纸袋,纸袋可吸潮,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药品干燥。

这些药跟冰箱“无缘”

药物“防暑”固然重要,但并不适用所有药。最妥当的做法是查看药品说明书,看有无明确要求。


 99.png


药品说明书中关于储存条件的描述,一般有以下几种:

阴凉处(不超过20℃)

凉暗处(避光并不超过20℃)

冷处(2~10℃)

常温或室温(10~30℃)


一些外用膏剂,如红霉素软膏、皮炎平软膏,最好别放冰箱,温度太低会影响其均一性和疗效。


液体制剂如糖浆剂也不宜冷藏,低温会降低其溶解度,析出糖和药物沉淀,改变药物浓度,影响药效,建议常温保存。


喷雾剂、某些注射剂也不宜低温保存。


夏季是药品变质的高发期,大家吃药前要留个心眼,观察一下药物是否发生性状上的改变。比如维生素E胶丸、鱼肝油等胶囊或胶丸剂型药物,如果受热,会出现软化、破裂、漏油,甚至整瓶药粘在一起、出现异味。这时就应当丢弃,不要再继续服用。


来源:药你懂,检验医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