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招”帮你冬季少生病

时间: 2023-12-25 |来源:


冬季气候寒冷,阴盛阳衰,人体的阳气也相对衰弱,免疫力很容易下降,免疫力低下不仅容易产生疲倦、乏力、精神差等症状,同时也会给感冒、肺炎等冬季多发病以可乘之机。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充足,才不易感染外邪,因此提高免疫力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以下介绍几个易学易做的养生小妙招,可以帮助增强身体抵抗力,使我们冬天少生病,全家老少都受益。

艾灸

艾灸是中医外治疗法之一,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可达到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提高免疫力的目的。《扁鹊心书》中指出:“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得百余岁矣。”艾灸既具有良好的养身保健作用,又便于居家自我操作。如艾灸关元穴、足三里穴,可培元固本、扶助正气。每次灸10~20分钟即可,一次选1个穴位,第二天再换个穴位,施灸前后应喝些温水,饭后或运动后大汗以及洗澡后都不宜直接进行艾灸。

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是很好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对穴位进行自我按摩,能够疏通气血、调理脏腑功能,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可选择内关穴、太溪穴、足三里穴、合谷穴、关元穴和中脘穴等,每天按15分钟,长期坚持下来,会有不错的保健效果。穴位按摩操作简单、安全有效,非常适合居家者进行自我保健。

中药足浴

足底“方寸之地”犹如人体的反射区,“藏”着不少知名的强壮保健穴位。泡脚又称足浴,可在脚盆中加相应的中药如生姜、艾叶等,通过这种方式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起到活血祛瘀、祛湿排毒、养心安神等作用,从而扶正祛邪、改善体质、增强人体免疫力。每晚临睡前可泡脚10~15分钟。但患有下肢血管疾患、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足部皮肤损害(如疱疹)、有出血倾向等人群不宜泡脚。

导引功法

古人将运动称为导引,如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太极拳等,都是老少皆宜的导引方式。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肌肉和骨骼力量,同时还可以减轻压力和焦虑。锻炼的同时要注重吐纳(呼吸)和身心的放松。适量运动可以帮助提高免疫力。给自己定一个运动小目标,常年积累坚持下来,身体得到锻炼,免疫力自然就能提高。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